2010年3月25日 星期四

[職涯] 如魚得水?

今天同事給我下的註腳,她比我早來三個禮拜而已。

下午的SAP Training課程,
中間休息的閒聊時間,一位技術副理問到:
昌佑,你來多久了?

我:三個多月呀~~

技術副理:驚!才三個多月?我怎麼覺得你來很久很久了....

我:#_#"...

因此,她下了個「如魚得水」的註腳。
大概因為我適應的很好吧~
而且因為尾牙等等活動的關係,所以有機會更早認識了許多其他部門的人。
Well...或許吧!
我就是那種很愛social的人。
我覺得可以認識很多不同的朋友很有意思,但從不會覺得有什麼負擔或是目的性的。

但我也不會因此就覺得那些比較不善交際或是不喜歡交際的人,
就有什麼好孤僻或是人緣不好的想法。
因為我知道,我也不喜歡人家這樣隨便給我冠上什麼名堂。
所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種基本的道理,我還是很清楚的。

上次有機會拿到介紹公司文化的一本書,
裡面提到一句話我滿有感觸的:

經營人脈並不等於「鑽營人脈」。

確實如此,平常互相認識,或許幫點小忙或是多幾句問候關心,沒什麼不好的。
也不用都很刻意地覺得這樣很做作,或是很「處心積慮」。
人本來就是要跟人互動的,不是嘛?

對著電腦都可以打那麼多程式語言了,
為什麼對了每天會碰到面的人不能多說幾句中文呢?

我想,要能如魚得水,也要先讓別人成為你的人脈活水,
讓自己成為樂於活動的魚兒吧!

2010年3月18日 星期四

[職涯] 同事 v.s. 同學

雖然出社會工作前,就已經聽過很多這樣的說法。
也就是出社會後,很難再交到真正的朋友。

雖然不是說很殘酷地要說這些交到的都是「假友情」,
而是同事在某些程度上,就是沒有辦法很暢開心扉的無所不談。

有時候可能不是因為自己的防備心太重,
而是對方也不一定願意跟你分享太多自己工作以外的事情,
久了,彼此就會習慣就是只能某個界線之後,就沒有什麼好深入多說的了。

甚至,工作上的一些事情,
因為考績等等因素多少會有些競爭關係,
所以也不是每個人都能真的很無私地和你分享。

這對我來說,真是有點需要花時間適應...
有時候常會有自己一頭熱的感覺...可能我太愛自以為的教人吧~
但對方可能反而有壓力...畢竟我也是新人阿~
如果對方還要我來教的話,不是太沒面子或是顯得他自己不夠努力了嘛?

所以我現在選擇:不主動,但也不藏私。
如果你願意問我,我絕對很樂意分享;
但若你只是感到壓力或是想要比較的話,那就不要多說好了...
人比人,氣死人的~

2010年3月14日 星期日

[心得] 聽Morris談公司財務政策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董事長本人,雖然還是只能遠遠地看著,
因為整個演講廳擠了滿滿的人,後面站著的人已經到了連轉身都困難的境界。

從公司一開始的成立理念,到後來不斷精進的Vision。
而後,更確定自己的定位,發揮技術能力、製造能力和客戶夥伴關係的三個支柱,
而成為了今天台積電能夠保持領先地位的原因。

恰好上次回台大資管演講的時候(我們處長演講,我還不夠格XD),
也有學弟問到說為什麼台積電不乾脆自己把上下游都整合起來全包了。
那時候處長回答的,跟今天Morris說的完全一致:
我們不會去跟自己的客戶搶生意!

我們希望地是讓客戶更快速地開發自己的產品,而不用費心在晶圓製造的這一塊,
所以我們就是他們的虛擬工廠一般,可以很清楚知道自己的產品走到哪裡了。

這點,也是我很認同的經營理念。
別像三星那樣,先跟客戶合作,把技術都學過去後,就自己來做搶走客戶的生意,
這也是為什麼他們產品線那麼多,上下游都有的原因。

其他公司內部的東西就不提了。

倒是董事長對於新人的期許,是希望在前十年都能把心力投入在專業領域的學習;
之後十年可能降到七八成在專業,另外兩三成要在管理等其他方面;
再之後的十年那個比例就更低了。

三十年好久...雖然說欲速可能不達,
但我仍希望自己能縮短這時間,甚至提早並行學習專業技術以外的東西,
不管怎麼說,我很高興,自己有好多東西可以學:)

2010年3月13日 星期六

[心得] 難道現實才叫真心話?

難道「現實」才叫真心話?
我覺得不以為然...

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有的人很看重金錢,
不代表其他人不能更看重工作的意義和價值。

硬是要說很現實的話,才覺得自己是說真心話的人,
會不會其實也違反了自己心中一些真實的想法呢?
會不會其實怕自己說自己更看重其他意義的時候,會擔心其他人說自己假清高呢?

那這樣還算真心話嘛?

但,我還是尊重他們的價值觀。
只是也請別強加自己的價值觀說別人假囉~

[職涯] 時間

不知道怎麼下標題,只好選了這很廣的名詞--時間。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就是個很討厭浪費時間的人。
特別是那種,因為眾人的某種原因而浪費自己的時間。

比如說可以下班卻因為擔心他人眼光,而明明都沒有事情卻硬是不敢下班。
當然,你可以說因為是新人所以如此,
只是很多存有這樣想法的人,是不是也因為是新人所不敢問所謂很「笨」的問題呢?
是不是因為新人,所以對於上面的作法有不同的見解時,也不敢提出呢?

我並不是說一定要透過很尖銳、很強硬的方式來做,
只是很多問題就是因為這樣而浪費彼此的時間。

如果這是一個不能說真話、不能做自己真的想做的事的環境,
我想我一定會因為憋得很痛苦而覺得浪費自己的時間,
那樣子給的薪水再好我也不會留戀的。

喔不過我先聲明我所在的環境很好啦,
只是有時候會思考許多人對於「新人」就「應該」要怎樣的時候,
會覺得不能完全認同。

時間,是很珍貴的。
所以如果自己可決定怎麼使用的話,就不要太在意別人的想法吧!
有時候別人也沒這麼想,純粹是自己想太多罷了。

我只是想證明自己,在正常合理的上班時間內,
一樣把事情都做到最好!

[隨筆] 花

不要看那昨日的豔紫
請看我盛開的真心

至於含苞待放的那點紅
是在等待著
你的愛情

---
看到一張美麗的花的相片,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但一時興起,就隨手寫下。
果然,還是跟今天的等待會有同樣的聯想。

2010年3月9日 星期二

[隨筆] 等待

在電腦前等待 在慢跑時等待 在飢餓中等待

思考著 猜想著 幻想著
一幢幢 美麗的憧憬

稍不留神

等待成就了錯過

而錯過成就了下一次的等待

2010年3月3日 星期三

[閒聊] 爸爸的摩托車

爸爸的摩托車,是三陽的野狼125,藍色的車身,
黑色的椅座還有旁邊側掛的黑色行李廂。

行李箱不大,頂多放一塊抹布、一頂半罩安全帽、和綁東西的繩索罷了。
車身油箱的前下方有著一根長長的橫桿,
從來不知道實際的用途是什麼,但是小時候坐在前座的我,
最喜歡把雙腿掛在上面,在爸爸騎著摩托車載著我的同時,想像自己在飛行。

更小的時候,前座是不可以給我坐的。
那是留給哥哥的寶座,而我呢,則只能當夾心餅乾,
夾在後座媽媽的懷裡,夾在爸爸的背後。

在還沒有流行「三貼」這個名詞的時候,
我們家早就在「四貼」了。

一家人,常常就是這樣出遊。
去我最愛的青年公園,跑來追去的,或是拿罐泡泡水來吹泡泡玩。

媽媽下班了,爸爸就載著我一起到火車站接媽媽。
在等待的時候,我通常還可以獲得一塊好吃的蔥油餅,
那是在火車站前的攤販阿伯賣的。

生病了,媽媽心急的揹著我在胸前,
爸爸再騎上摩托車帶著我去醫院看病。
身體很不舒服,卻很習慣那車上的搖晃,好像有種莫名的安全感,
讓我可以撐到醫院。

我的老家是舊式的公寓,卻也有個小庭院,三面房子環繞著。
即使住在四樓之高,每當聽到「噗噗噗」的引擎運轉聲,
在客廳的我就知道:爸爸回來了!
再趕快跑到陽台的窗前往下看著,哈!果然!
然後暗自得意著自己的聽力很好。

上了大學,我也有了自己的摩托車。
也是三陽的,但不是野狼,而是水藍色的速克達,不用打檔的那種車。

坐爸爸的摩托車次數也就下降了,
但是只要搭捷運、火車、高鐵回到板橋的時候,
還是常常喜歡爸爸騎摩托車來接我,那種親近而熟悉的感覺,是坐汽車所沒有的。

爸爸的摩托車也是會老的。
十幾年下來,它開始常會發不動,或是引擎聲音很大。
如果時速來到六十公里的話,在後座的我甚至可以聽到它「呼呼呼」的喘息聲

最近因為工作的原因,我把自己的摩托車託運到新竹。
在板橋則又買了一台新車。
雖然自己私心的希望家裡還是能有兩台摩托車,
但是爸爸還是決定賣掉那已經十八年的野狼摩托車,
因為每年繳的稅和維修的費用,已經高過它所能提供的價值了。

可惜,在新竹的我,沒能看到它最後一眼,
也沒能好好摸一摸它的藍色車身、黑色椅墊,還有那根帶著我飛行的橫桿。
那是我十八年來的回憶,點點滴滴...

爸爸的摩托車,其實沒有被賣掉,
而是一直停放在我最深最深的回憶裡。